由彭昱畅、王大陆和魏大勋领衔主演的电影《小小的愿望》,在经历了改档和改名的风波后,终于确定了9月12日正式上映,征战中秋档票房的企图十分明显。
联想到近期电影《诛仙I》的同款改名改档行为,恐怕中秋档的票房争夺战,将会由这两部众星云集的电影拉开帷幕。
然而,无论是《小小的愿望》还是《诛仙I》,在影片预热阶段都因为是翻拍作品,闹出了口碑分化的情况。而且,比起《诛仙I》的海报造型问题,《小小的愿望》因为题材敏感更加饱受诟病。
在观众对电影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翻拍的电影是否总会翻车?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
两部电影分别翻拍了什么?
《小小的愿望》改名前叫《伟大的愿望》,翻拍了2016年上映的同名韩国喜剧。
从预告片中可以看出,《小小的愿望》剧情基本与《伟大的愿望》一致,都是讲述了男主身患绝症即将离世,两名好友为了帮他了却心愿,造成了不少闹剧的故事。
由于没有看出亮眼的剧情改动,《小小的愿望》难免会被认为是“新瓶装旧酒”。
《诛仙I》改编自同名小说,翻拍了2016年的电视剧《青云志》。
但正如《诛仙I》片名所示,《诛仙》并不会在一部电影中展示小说中所有的故事。据了解,《诛仙I》只会讲述到碧瑶舍身唤醒张小凡的情节,既避免了因为电影时长限制而破坏剧情逻辑的问题,又可以精炼电视剧冗余的感情戏,给观众带来更好的剧情体验。
从这一点看来,《诛仙》剧组对电影的品控还是放了心思的。
翻拍电影最大的弊端
翻拍电影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被与原作进行比较。因为翻拍电影的原作多是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翻拍电影如果没有让观众眼前一亮的特点,很难摆脱经典原作的阴影,最终就会被认为是跟风抄袭,没有特色。
最近上演的《深夜食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深夜食堂》原作是一部日剧,改编自同名漫画,由小林薰出演。在一间日式食堂中,通过独具特色的日本料理带出客人的情感故事,让受众感受人间百味,非常受观众欢迎。2014年也由日本制作过同名电影, 票房和口碑都相当不错。
尽管《深夜食堂》的日剧续作在豆瓣评分上没有超越前作,但并不影响系列剧集的口碑积累,甚至让一海之隔的我国观众也深深地被这种治愈系的情景剧吸引,化身“自来水”纷纷向身边亲友推荐。
也许是《深夜食堂》的火热,让国内电影人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黄磊在2017年就主演了中国版的《深夜食堂》电视剧,梁家辉也在今年为大家带来了中国版的《深夜食堂》电影。
然而,无论是黄磊的电视剧还是梁家辉的电影,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口碑奇差。许多观众看后的第一印象就是“新瓶装旧酒”的感觉严重,而且日式文化没有用中式文化取代,整体感觉就像邯郸学步,完全无法让观众在片中感受符合我国的人间百味。
由此可见,翻拍电影最大的弊端,就是依样画葫芦,在照搬原作剧情的基础上,没有加入符合观众需求的二次创作元素。轻则导致观众视觉疲劳,宁愿重看经典也不看翻拍作品。重则让观众感觉抄袭感严重,口碑一边倒坍塌。
一些成功的翻拍电影
其实,要解决这个弊端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国内也有不少成功的翻拍电影。
例如2014年的《十二公民》,翻拍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但由于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所以《十二公民》别出心裁地把故事设定在大学的模拟法庭上。虽然看上去削弱了剧情的张力,但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而且随着电影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激烈辩论已经让观众不知不觉代入其中。因为结合了现实的案件,所以演员们的争论并没有明显的“美式化”,反而让观众感受了与众不同的中式陪审团制度,使观众有了新的体验。
另外,2018年的《来电狂响》,尽管豆瓣评分只有5.8,但也不影响他是一部合格的翻拍电影。此片翻拍自2016年的意大利影片《完美的陌生人》。
讲述一帮朋友因为在聚会中禁用手机,而引发的种种闹剧。《来电狂响》的剧情模式虽然照抄《完美的陌生人》,但每个角色的故事都融入了许多我国当代社会的现象。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有更多贴近生活的体会,并不会感到是照搬原作。
引用《十二公民》的导演徐昂的话:“本土化不是翻译,而是把这个故事放在中国的现实中重新解读。”我认为, 翻拍电影要获得成功,就要用全新的角度对原作进行贴合实际的解读。
《愿望》和《诛仙》能行吗?
最后再来推测一下,《小小的愿望》以及《诛仙》作为翻拍电影,是否符合上述标准?
由于现在两部电影都没有上映,所以我们只能根据海报以及预告片进行解读,难免会有误判的情况,结果权当一笑,实际结论还是要等影片上映后才能证实。
在《小小的愿望》流出的预告及海报中,我们并不能看到有任何的全新解读,剧情的大概、人物的构成,甚至是每个角色的道服化都与原版如出一辙,再加上剧情的敏感题材在我们比较含蓄的文化氛围中吃不开,所以我并不看好《小小的愿望》能获得较好的口碑。
在《诛仙I》的预告和海报中,虽然人物的造型饱受吐槽,但却有着很浓烈的武侠风格。这一来因为导演程小东是一位拍摄武侠剧的大师,二来也可以看出《诛仙I》的剧情更偏向于“侠”而不是“仙”。这弥补了电视剧《青云志》“仙气”过重的缺陷,或许会成为《诛仙》电影一大亮点也说不定。
由此可见,翻拍电影最大的弊端,就是依样画葫芦,在照搬原作剧情的基础上,没有加入符合观众需求的二次创作元素。轻则导致观众视觉疲劳,宁愿重看经典也不看翻拍作品。重则让观众感觉抄袭感严重,口碑一边倒坍塌。
一些成功的翻拍电影
其实,要解决这个弊端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国内也有不少成功的翻拍电影。
例如2014年的《十二公民》,翻拍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但由于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所以《十二公民》别出心裁地把故事设定在大学的模拟法庭上。虽然看上去削弱了剧情的张力,但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而且随着电影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激烈辩论已经让观众不知不觉代入其中。因为结合了现实的案件,所以演员们的争论并没有明显的“美式化”,反而让观众感受了与众不同的中式陪审团制度,使观众有了新的体验。
另外,2018年的《来电狂响》,尽管豆瓣评分只有5.8,但也不影响他是一部合格的翻拍电影。此片翻拍自2016年的意大利影片《完美的陌生人》。
讲述一帮朋友因为在聚会中禁用手机,而引发的种种闹剧。《来电狂响》的剧情模式虽然照抄《完美的陌生人》,但每个角色的故事都融入了许多我国当代社会的现象。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有更多贴近生活的体会,并不会感到是照搬原作。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