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春,诸葛亮在经过三年的休整后,第五次率军北伐,这一次他用流马运送军粮,兵出斜谷,占据了武功县的五丈原,屯兵于此。司马懿率魏军在渭水南岸筑下营垒,抵挡诸葛亮。
秦岭山路崎岖,运送军粮非常不方便,诸葛亮时常担心粮食不能及时送到,这会导致军中缺乏粮食,影响到战事。诸葛亮分出一部分士兵在渭水边上屯田,就地取粮,以为长久之计。蜀军对当地的百姓秋毫无犯,和百姓们一起种地,相处得比较和谐。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先后两次使用“声东击西”的计谋,意图攻取北原和阳遂,但是被曹魏名将郭淮识破。郭淮建议司马懿提前派兵在北原和阳遂布置防守,司马懿听从了。由于魏军提前有了防备,蜀军没能攻下北原和阳遂。
武功水是渭河的一条支流,由南向北流入渭河。诸葛亮派遣虎步监孟琰率军渡过武功水,占据武功水的东岸。孟琰渡过武功水后,河水突然暴涨。司马懿看到了战机,下令魏军出动攻打孟琰,他认为水势太大,蜀军无法渡河来救援孟琰,此时的孟琰就是一支孤军。
诸葛亮得知孟琰被攻击,急忙令弓弩手隔着武功水向对岸的魏军放箭,同时令士兵抓紧搭设浮桥。魏军攻势受阻,又看到蜀军的浮桥快搭好了,于是就退走了。
司马懿
诸葛亮屡次挑战司马懿,司马懿只是坚守营垒,不率军迎战。魏国的将领们认为司马懿太胆怯,说司马懿“畏蜀如虎”,纷纷请求出战,但司马懿就是不答应。为了让众将安心听令,司马懿决定用天子的威名来震慑诸将,他写了一封奏表,派人送到了魏明帝曹叡手中,请求率军出战。曹叡也是聪明之人,他知道司马懿“千里请战”的苦衷,司马懿明着说想出战,实际上是不想出战。曹叡派遣卫尉辛毗持天子节杖来到了魏军大营,辛毗就代表着天子,无论哪位将领想出战,都会被辛毗阻止。
姜维听说这件事情后,对诸葛亮说道:“辛毗手持节杖到了魏军大营,魏军不会再出来了。”
诸葛亮说道:“司马懿本来就不想出战,他之所以向曹叡请战,就是为了用天子名义节制诸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懿要是能击败我,早就出战了,哪里还用得着千里请战。”
诸葛亮
诸葛亮见司马懿一直不出战,便命人去魏营,送给司马懿一套妇人的衣服,以此来羞辱司马懿。司马懿很能隐忍,他坦然接受了这份礼物,一点儿也不生气。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写了一封书信,问司马懿前线战事怎么样了,司马懿在回信中说道:“诸葛亮志向很大但不会寻找时机,谋划很多但是缺乏决断,喜欢用兵但是又不懂得权变,他虽然带了十万大军,但是必定会被我击败。”
有一次,诸葛亮派使者来到魏营下战书,司马懿与使者交谈,问使者诸葛亮最近的情况,使者回道:“丞相整天都很忙,军中有谁到了杖责二十以上的罪,丞相都会亲自过问。此外,丞相每天吃得也很少。”
武侯祠
使者离开后,司马懿对部下说道:“诸葛亮太劳累,吃得又很少,他快要死了。”
这一年秋天,诸葛亮忧劳过度,病倒了。后主刘禅听闻诸葛亮病重,令尚书仆射李福前往五丈原,看望诸葛亮。李福问候一番后离开了,过了几天李福又回来了。
诸葛亮对李福说道:“我知道你的来意,有些重要的事情我还没有给你交代,所以你才回来了。我死以后,蒋琬可以承担重任。”
李福问道:“蒋琬之后,谁还可以再做继任者。”
诸葛亮回道:“费祎可以。”
“那费祎之后谁还可以继任?”李福继续问道。
诸葛亮并没有回答,李福只好告退离开,返回成都了。
诸葛亮又开始向蜀军众将交代后事,在他死后,由长史杨仪率军后退,令魏延率军断后,大军撤退的时候秘不发丧。
诸葛亮还交代自己死后仅需要一口棺材就行了,里面放一些衣物,简单下葬,不需要放陪葬的物品。
诸葛亮
诸葛亮去世后,蜀军开始撤退,司马懿得知以后,急忙率军追击,姜维和杨仪见魏军追来,调转战旗,敲响战鼓,准备应战。司马懿见蜀军阵容严整,不敢再追击了,率军撤退了。百姓们知道这件事情后,编了一句谚语“死诸葛吓走了生仲达”。有人将这句谚语告诉了司马懿,司马懿说道:“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啊。”
司马懿巡视了诸葛亮生前所建的营寨,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后来,司马懿上奏曹叡,想率军攻打蜀汉,但是曹叡没有同意,司马懿只能作罢。
司马懿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