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天山(祁连山)升起,在苍茫云海之间穿行。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玉门关)。当年汉军直下白登山道,吐蕃大军觊觎我国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伐鏖战之地,只见出征将士,却不见几人能够生还。戍边的士卒眼望着边疆的景色思念家乡,时刻盼望归家的脸上多么凄苦悲哀!而此时家中高楼上昐君归的将士妻子,亦有同样的思绪和叹息,同样没有停歇。
《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旧题,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的手法,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解析
开头四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缘何“明月出天山”?征兵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恰好看到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士卒们身在遥远西北边陲,伫立在皎洁的月光下遥望故乡,但觉长风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飞度玉门关而来。诗人通过对“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物象的描绘,引渡出将士们翘首回望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征战的宏大场景。汉军将士在白登道一带殊死搏斗,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疆的景色,思乡之情时刻相伴,脸上的愁苦可想而知。由此及彼,他们也在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同样也在思念着远在万里之外的亲人,叹息之声自当是不会停止的。戍客思归与家人叹息显得格外沉重。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诗人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入其中,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