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F.F.Chopin,1810.3.1—1849.10.17),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波兰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 邦
文|帕斯捷尔纳克
译|张小军
1
在绘画这种以视觉形象表现外在世界的艺术中,做个现实主义者是不难的,那么音乐中的现实主义意味着什么?任何艺术都不像音乐那样离不开假定性和模糊性;任何创作领域都不会充溢着这样的浪漫主义精神,这种因为不受任何检验而总是一举成功的随意性因素的精神。然而,本文的论述立足于例外现象。例外现象相当多,他们构成了音乐史。而且,例外中还有例外。他们有两个——巴赫和肖邦。
我们并不觉得这两位器乐巨匠和创造者是工于虚构的英雄、善于幻想的人物。他们不过如实展现了自身的本色。他们的乐曲拥有丰富的细节,令人感受到他们的生命历程。与其他任何作曲家相比,他们的乐音透出更厚重的现实感。
谈论音乐中的现实主义,我们绝非指歌剧音乐或标题音乐中的诠释因素。本文论述的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
在任何创作领域,在任何艺术中,现实主义代表的看来并不是某一种流派,但是它构成艺术的独特角度,构成写作准确性的极致。现实主义也许把细节描写作为关键手段,而美学的一般标准也好,同时代的听众和观众也好,并不以此要求艺术家。浪漫主义艺术正是永远在这里裹足不前,并引以为满足,繁荣这种艺术所需要的条件多么可怜啊!它支配的是装腔作势的热情、虚伪的深沉和矫揉造作的谄媚,凡是不自然的形式都为它所用。
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境况则全然不同。他的事业是受难,是命。容不得丝毫放纵,容不得半点狂想。难道他有心玩弄和自娱吗?当他的前途在玩弄他,当他成为它的玩物!
首要之点,使艺术家成为现实主义者的是什么?塑造他的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孩提时代的最初印象,是成熟后即表现出来的责任感。正是这两种力推动他去做浪漫主义艺术家不可思议的,而他也可以不做的工作。他对往事的回忆驱使他进入开拓技巧的天地,而这些开拓是再现记忆所必需的。我们觉得,艺术的现实主义打有深深的个人经历的印记,它是艺术家的主要动力,它激励他发明和创造。
肖邦之为现实主义者,其意义与列夫·托尔斯泰相同。说他的作品具有完全的独创性,并非因为与对手风格相异,而是因为与他描写的对象相似。说他的作品总是个人经验式的,并非因为自我中心主义,而是因为与其他现实主义大师一样,肖邦把自己的生活看作认识人世间各种生活的手段,他过的正是这种毫不吝惜自身的、无所图的、孤独的生活。
2
肖邦抒发胸臆的主要表达方式——语言是他的旋律,这是我们熟悉的所有旋律中最真诚、最强有力的旋律。这不是短小的、分节段反复出现的旋律主题,不是歌剧咏叹调无休止地哼唱同一种曲调的重复,这是向前发展的思想,犹如引人入胜的故事的进程,或者历史性重要报道的内容。说它强有力,并非仅指它给我们造成的印象。它之强有力还在于,在给它配置和声和最后加工时,在这种威严的、征服人心的力的形成过程中,肖邦追随着每一个细节和转折,亲身体验了它的专横的特征。
比如,E大调第三练习曲的主题即使处理得一般些、简单些,也会给作者带来舒曼优秀歌曲集那样的声誉。但是不!在肖邦心目中,这个旋律代表着现实,它反映了某个真实的形象或者事实。(一次,他的得意弟子弹奏这首乐曲时,肖邦高举起紧握的双手慨叹道:“啊,我的祖国!”)所以,经过音和转调增加到极限,必须逐一弹奏出中音部的二度音和三度音直至最后一个半音,为的是使这个魂牵梦萦的主题、这个原型的每一个潺潺流动的旋律始终如一,为的是不背离真实。
又如,在升G小调第18练习曲中,在表现冬季道路(这个内容被更多地认为属于C大调第7练习曲)的三度音上少花些气力,也能表达出舒伯特悲歌风格那样的情绪。但是不!应当表现的不仅是雪橇在坎坷中颠簸,而且飘舞的白絮总是斜飞着抹去笔直的路。换一个角度看,暗灰色地平线横在天边,只有这种半音音阶依次闪过的、麻木般清脆的、逐渐减弱的小调才能传达出这个精心构想的离别图案。
又如,在《船歌》中采用更朴素的手法,也可以取得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那样的印象,而这正应该是那种富有诗意的旋律,它与这类标题通常是吻合的。但是不!黑色的弧形水面映着堤岸上闪亮的、光影流泻的团团灯光,浪花、游人、喧声和小船交织在一起,为了描绘这个画面,整首船歌本身,连同它全部琶音、颤音和倚音,应该像完整的统一体,跌宕起伏,在自己的持续音上或飞扬上升,或滚滚跌落,低沉地奏出它本身和声的大调——小调的震颤。
在心灵的眼睛前(此即听觉),总是存在着某种模式,应该一边倾听着,完善着,选择着,一边去接近它。所以在降D大调前奏曲中雨点这样拍打着,所以在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中,骑兵连从舞台扑向听众,所以在H小调奏鸣曲的最后一个乐章里,瀑布向山路直落而下,所以在静谧、安宁的F大调夜曲的中段,深夜暴风雨骤起之时,庄园的窗户意外地敞开了。
3
肖邦走了许多地方,举行音乐会,在巴黎度过了半生。了解他的人很多。写过他的有这样一些著名人物:亨利希·海涅、舒曼、乔治·桑、德拉克洛瓦、李斯特和柏辽兹。这些文章有价值的内容很多,但是议论温迪娜①、埃奥洛斯②的竖琴和热恋的佩利③这类话题更多,这些话题应该有助于我们了解肖邦的作品、他的演奏风格、他的仪表和性格。然而,人类热衷的话题有时是何等乖谬,何等荒唐啊!这个人最缺乏人鱼公主和水精的风情,倒是上流社会会客厅里那些风流的小蝴蝶和埃尔弗④们密密匝匝簇拥在他的周围,当他从钢琴边站起来,从他们让开的路中走过,那么超凡脱俗,那么完美,带着一丝嘲笑,由于夜晚写作白天给学生上课而显得疲惫不堪。据说,贵族社会听肖邦的即兴演奏常常如醉如痴,为了唤醒他们,这样的晚会之后,他经常悄悄溜进前厅的一面镜子前,把领结和头发弄乱,换一副模样回到客厅,自编自演起滑稽节目——模仿英国贵族旅行家、狂喜的巴黎女郎、贫苦的犹太老人。可见,出色的悲剧天赋不能没有客观感受,而客观感受又不可缺少面部表演的才能。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肖邦把我们带到哪里,无论他展示给我们的是什么,他那从不压迫自然感觉、毫无理性尴尬的虚构总是令我们折服。他所表现的风暴和悲剧无不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也可能发生在铁路和电报的时代。甚至,他的幻想曲、波洛涅兹的乐章和叙事曲中呈现出与密茨凯维奇和斯洛伐茨基⑤作品情节有关的传奇世界,其中比较入情入理的线索往往由他传递给当代人。这是米歇尔⑥或者普希金加工整理的骑士传奇,而非头戴角盔、毛发披散的赤足大仙的童话。肖邦作品中最富肖邦特色的这种严肃性尤为突出地体现在他的练习的曲中。
被称作技巧练习教材的肖邦练习曲,与其说是教科书,不如说是研究著作。这是用音乐语言撰述的研究童年学说的学术作品,是论死亡的、钢琴概论的独立篇章(令人吃惊的是,练习曲的半数出自20来岁的人之手),与其说它们教的是钢琴演奏,不如说是教历史、教宇宙构造乃至其他更深远更广阔的东西。肖邦的意义是超出音乐的。我们认为他的事业是音乐的再发现。
1945年
(张小军 译)
————
注释:
① 温迪娜:中世纪传说中的水精,常化为美女迷人。
② 埃奥洛斯:希腊神话中的风神。
③ 佩利:波斯神话中的救难仙女。
④ 埃尔弗:古日耳曼神话中的自然神。
⑤ 密茨凯维奇(1798—1855)、斯洛伐茨基(1809—1849):均为波兰诗人。
⑥ 米歇尔(1830—1905):1871年巴黎公社参加者,曾参加街垒战抗击凡尔赛军队。作有诗歌、长篇小说、剧本。
肖 邦
戈特弗里德·贝恩
干玮 译
不太热衷于谈话,
观点并非他的强项,
观点被谈来谈去的,
当德拉克洛瓦*1阐述理论时,
他会不安,他自己无法论证
夜曲是怎么写成的。
.
软弱的情人;
诺罕*2的阴影,
在他那里,乔治桑的孩子
得不到任何关于
教育的建议。
.
胸腔生着那种病
滴血还结成疤,
病了很久很久;
安静地死去
跟那种痛苦的发作
或凌空鸣枪
刚好相反:
预先把一架三角钢琴(Erard)抬到门边
德尔菲娜·波托茨卡*3
在最后的时辰给他唱一曲
紫罗兰小调。
.
去英格兰旅行时他带着三架三角钢琴:
Pleyel,Erard,Broadwood,
晚上弹奏一刻钟给二十几尼
在罗特柴尔德家、威灵顿家,在斯特拉福德屋
和其他无数男子乐队里;
让疲惫和濒死弄得心灰意懒之后
他又回到
奥尔良广场*4
.
他烧毁稿子
和文件,
一点也不要留下什么,不要片段、笔记,
那些泄露秘密的洞察——
最后他说:
“我的尝试在我可能达到的程度上
已经完美无缺。”
.
弹奏时用每一根手指
用相应他体质的力量,
其中第四根手指最弱
(跟中指连体)。
当他开始弹奏时,它们伏在
e,fis,gis,h,c*5上面。
.
谁如果听过
他某一段前奏曲,
无论在乡间别墅或
某一处高地
或从打开的落地窗前
比如某个疗养院,
会难以忘怀。
.
从未写过一部歌剧,
没有交响曲,
只写过那些悲伤的渐进和演化
出于艺术信念
用一只小手。
*1 德拉克洛瓦,法国画家
*2 诺罕,乔治桑的庄园
*3 德尔菲娜·波托茨卡,波兰歌唱家,肖邦的朋友
*4 奥尔良广场,在巴黎
*5 音阶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